和谐新社区 博爱新家园

发布时间:2013-07-08 11:14:41 来源: 发布者:办公室 浏览6952 次

和谐新社区 博爱新家园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红十字会社区工作纪实

夏帆  余乐

    为增强汶川地震受灾农村社区或城市社区的软实力,促进红十字会组织发展,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投入资金,在汶川地震灾区的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和宁夏的237个受灾县(市、区)各选一个农村和城市社区,开展“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通过在项目社区建立红十字基层组织,开展红十字特色的防灾减灾、应急救护、逃生避险、自救互救、健康卫生等社区工作,建立社区救助基金,强化公益设施建设,使救助范围更加广泛,救助联动更加到位。
    据了解,成都市、区两级都已将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列入今年的民生工程。目前,金牛区已选定九里堤北路社区作为博爱家园项目试点单位,正逐步按计划实施推进工作,力求通过项目的打造实施,构建一个和谐新社区、博爱新家园。

心目中的博爱家园

    在九里堤北路社区,63岁的居民罗炳英前来申请参加红十字志愿者。谈起红十字博爱项目,她说:“最初我以为博爱家园项目是专门针对孤寡、残疾或是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后来通过项目工作人员上门宣讲,我才知道这个项目远比我想象的范围要大得多,是一个让我们广大社区群众共同受益的项目。”
    在递交志愿者申请以前,作为居民小组长的罗炳英已经积极投身红十字博爱项目的建设,参与了项目前期的基线调查、易受损性及能力评估等环节。
    “以前讲到红十字的博爱精神,总让我觉得有些空泛。而博爱家园项目让我们赋予了我们实质性的内容,更加真实,也离我们更近了。”
    “过去有许多人看到红十字标志,就以为是打针拿药的地方。这证明我们的宣传还不是很到位。”九里堤北路社区书记傅如坤表示,作为博爱家园的试点单位,会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博爱家园项目让我们的宣传有了载体,活动有了阵地。”
    作为一个城市社区,基层红十字组织在哪里?社区居民在应对灾害方面的能力如何?社区居民是否懂得基本的应急救护能力等一系列问题考量着每一个基层社区工作者。这是有救灾抢险经验的成都市要建“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的初衷。”
    金牛区红十字会解释了项目设立的初衷:“其实每个人对博爱家园都有自己的理解,而我的理解是,通过这个项目的建设,引导居民互帮互助,激发居民的博爱意识,倡导良知、良能、良行的道德观,让陌生社会变成情感社会。”

建设中的博爱家园

    博爱家园项目采取3+X的项目模式,一个基层组织、一个活动阵地、一个生计基金,加上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的特色活动 。金牛区红十字会将在社区建博爱屋,加建移动厕所、健身路径和红十字宣传栏;软件方面,将编制、印刷、发放培训和宣传材料,提高社区知晓率和参与率。开展防灾减灾、卫生急救、健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居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建立社区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加强社区自我防护意识。项目预计投入60万元,项目计划从2011年7月开始,2012年12月完成。”
    自今年2011年7月博爱家园项目正式启动以来,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整合区红十字会、相关部门、九里堤街道和九里堤北路社区的资源,创建长期有效救助机制,进一步开展各类卫生救护培训,提高各部门的协调性,创建红十字服务平台,填补政府资源与社区需求之间的空白。
    目前,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不仅开展了对区红十字会、九里堤街道红十字会、社区红十字会员小组工作人员的项目管理培训,还成立了社区红十字小组和志愿者队伍。
    9月19日,区红十字会组织社区20名志愿者及社区干部筛选出了400户进行为其一周的博爱家园基线入户调查。其中包括低保家庭、残疾家庭、重大疾病家庭、孤老等弱势群体。
    9月27日,区红十字会再次组织九里堤北路社区干部及社区有威望的居民代表共20名来到社区会议室,参加博爱家园项目社区易受损性及能力分析。开展易受损性及能力分析能提高社区居民对潜在风险的认识分析能力。集中分析社区的易受损性、自助能力和灾害风险,让项目人员和居民都对社区有较全面的了解。集中讨论备灾方案,以便日后制定备灾计划。
    在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社区居民代表们积极参与讨论并绘制了社区的资源图、历史线、农事历、问题树、灾难分析、减灾工作分析等图表。“对于博爱家园项目的建设,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正是因为大家齐心协力,所以现在项目进展很顺利。博爱屋已经完成了选址和方案设计,很快就能够初具雏形了。”
    傅如坤描述了未来博爱屋的样子:建成后的博爱屋是一个社区红十字的专门服务场所,将配置专门人员招募志愿者、招募红十字会员,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应急救护和卫生救护培训、在办公室陈列应急救护所需要的物资、为各小区组织小区居民开展应急救护演练提供必要的物资和指导、培训居民个人懂得应急逃生技能、熟悉避险场所和逃生路径、懂得必要的救护常识,对每一个小区的防灾减灾工作进行指导并给予必要的硬件改善,利用生计基金及时对社区内因病因事致贫的家庭和个人实施人道救助,在社区居民中培养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理念,提升社区的灾害防治能力。
    “当自然灾害再次来临时,社区居民将不再慌张与无助。”傅如坤对博爱家园建设项目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