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递“生命火种” 石家庄两名志愿者同日捐献造血干细胞
发布时间:2022-10-20 10:46:51 来源:网易河北 发布者: 浏览735 次
虽然不知道对方的姓名,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奔赴“生命之约”。10月18日,石家庄两位志愿者分别在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第三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为两位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据悉,他们分别是河北省第624例和第62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义无反顾|退伍军人用爱传递生命新希望
今年7月份,石家庄市深泽县的郑先生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自己之前留取的血样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接到这个消息,郑先生非常激动,毫不犹豫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10月18日,郑先生在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完成了采集,实现了生命的承诺。

郑先生是一名退伍军人,当兵期间,受战友影响,他了解到参与无偿献血,不仅能够挽救生命,还有益于身体健康,于是,多年来他坚持献血。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朋友也都加入到无偿献血的活动中来。2019年,在一次无偿献血过程中,采血护士向他普及了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只需留一管血样就能加入中华骨髓库,就有机会拯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我当时没有犹豫就留了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郑先生说。
留样后,郑先生转身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中,并没有将此事挂在心上。今年7月份,郑先生接到了初配成功的电话,郑先生非常激动:“没想到真的能配型成功,这是意外的惊喜,能拯救别人的生命,为社会做贡献,我很开心,就毫不犹豫同意了。”

郑先生的善举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虽然有人会担心他的身体,但在他的认真讲解下,最终都支持他捐献。随后,他顺利通过高分辨率配型和体检,并于今日顺利完成捐献。“其实整个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跟献血差不多,对身体没什么影响,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多一个人加入就多一份希望,就能多一个人重获新生。”郑先生说。
“你为我带来生机,更让我的家庭活过来了,谢谢你,真的感谢!”受捐者亲手写了感谢信,表达对郑先生的感谢,郑先生说:“希望他能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好好生活,把红十字的大爱精神传递下去!”
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429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将化身“生命的种子”,为千里之外的患者送去生的希望。郑先生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4127例,河北省第624例,石家庄市第17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为爱奔赴|这次,“献血达人”捐献造血干细胞
10月10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工作的卢先生赶往家乡石家庄,赴一场生命之约,进行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前的准备工作。10月18日,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火种”。

卢先生是河北建工集团的一名员工,2016年,他参与了集团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自此之后,他一有时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会去献血。这些年来,他累计捐献成分血34次,是一名“献血达人”。
2021年8月,卢先生在河北省血液中心献血时了解到了中华骨髓库,并留下血样入库。他说:“只需要8-10ml血液就能让血液病患者多一份治愈的希望,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
一年过去了,2022年8月,卢先生接到了石家庄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诉他和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并询问他的捐献意愿,正在河南周口工作的他立即回复了同意捐献。卢先生说:“入库的时候就做好了捐献的准备,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我觉得这是一种注定的缘分,我一定要帮助这位患者。”

随后,卢先生和家人分享了这个消息,“家人一开始会有点担心影响我的身体健康,我就从网络上找了一些相关流程的资料,仔细向他们解释。他们在了解采集过程之后,都表示支持我的决定。”卢先生说。
9月6日,卢先生在周口市进行了高分辨检测并顺利通过。随后,卢先生又赶往石家庄进行身体的全面体检,在顺利通过体检之后,他依然没有放松,工作之余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清淡饮食,为捐献做好准备。
此次捐献,卢先生和单位请了一周的假,他说:“单位的领导很支持我,我觉得能用这样的方式救人一命很荣幸,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为社会做出贡献,继续传递爱心。”

捐献当天,卢先生躺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采集室内,面带笑容地说:“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中华骨髓库,挽救一个血液病患者更是挽救一个家庭,公益事业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至此,卢先生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4138例,河北分库第625例,石家庄市第17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