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捐方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3-01-15 11:25:25 来源: 发布者:办公室 浏览8166 次
提升捐方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捐赠人关系管理谈提升捐方服务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财务部财务助理 王鑫 白雪
捐赠人关系管理是一种“以捐赠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对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公益组织来说,与捐赠人建立一种良好并持久的关系,提高对捐方的服务水平,是寻求更好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捐赠人关系管理
捐赠人关系管理(Dono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DRM)是一种旨在改善公益组织与捐赠人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是现代管理科学与先进信息技术结合并运用于公益领域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战略。基于对捐赠人的尊重,捐赠人关系管理要求公益组织完整地认识整个捐赠人生命周期,提高员工与捐赠人接触的效率和捐赠人的反馈率,从而通过提高捐赠人的满意度、忠诚度支持公益组织的持续发展。运用捐赠人关系管理,公益组织一方面通过提供更快捷、优质的服务吸引和保持捐赠客户,另一方面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全面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捐赠人关系管理的必要性
一、推行捐赠人关系管理能有效解决捐赠人信息分散的问题
目前,公益组织的捐赠人信息管理主要依靠两条途径:一是财务系统。对于参与捐赠并在捐赠过程中留下相关信息的个人及企业,在财务系统中录入资料。二是各业务部门之间。一线筹资人员留有较多重要的大客户信息。信息存在于各业务部门之中,一方面客户信息不完整,可利用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业务人员变动,造成客户资源流失。捐赠人信息的分散不利于资源共享与整合,也不利于决策者准确得知捐赠客户整体的推进状况,很难进行针对性的业务指导和策略调整。而捐赠人关系管理则是规避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推行捐赠人关系管理可以有效解决捐赠人流失问题,提高客户忠诚度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的捐款带有情感宣泄的性质。如何发展和维持这些捐赠人参与常态公益项目,进行长期捐款,避免捐赠人的流失是公益组织发展的长久之计。
捐赠人的流失不能简单地归咎为顾客缺乏忠诚度,事实上是因为缺乏长效机制而无法留住客户。主要是与捐赠人之间沟通不到位,他们难以全面地了解公益组织各常规项目的相关信息、资助流程等。
爱心人士很多,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刺激了他们捐款的热情;同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培养起他们长期捐款献爱心的意愿。
捐赠人关系管理可以帮助公益组织提高捐赠人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与捐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保持原有客户,减少客户流失率,形成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
三、推行捐赠人关系管理可有效地处理与捐方的冲突
捐赠人实现捐赠后,其与公益组织的捐赠关系并未结束,很多捐赠人想了解捐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是否真正帮到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对这一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导致冲突激化,那么不但意味着将永远失去这些客户,而且损害自身形象。
捐赠人关系管理的实施,能有效帮助公益组织进行冲突管理,预防冲突发生。
四、留住捐赠人能实现对公益组织监督的连续性
捐赠人的反馈信息是对公益组织服务水平的最好监督,捐赠人的意见能促进公益组织改进自身不足,不断进步,更好更快地发展。优质的服务能更好地留住捐赠人,特别是长期捐赠客户,对公益组织有一定的了解,并实时关注公益组织的动向。他们的捐赠态度正是公益组织形象的晴雨表,因此留住捐赠人也是对公益组织的监督的连续性。
捐赠人关系管理策略
一、确立“以捐赠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提升捐方服务水平
随着竞争加剧,捐赠人的地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捐赠人的角度看,越来越重视心灵上的充实和满足,对无形价值如捐赠后的服务等提出了新要求。提高捐方服务水平应确立“以捐赠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具体从三个方面着手:
1. 善于倾听捐赠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捐赠人与公益组织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交易关系,在捐赠过程中公益组织应当尊重捐赠人,认真对待捐赠人提出的意见。
捐赠人意见是公益组织创新的源泉。通过倾听,公益组织可以得到有效信息,并可据此进行创新,促进公益组织更好的发展,为捐赠人创造更多的经营价值。当然,还要求公益组织管理人员能正确识别捐赠人的要求,正确地传达和思考,以最快速度进行改进,满足捐赠人需求。
2. 重视抱怨、提高自身,找出不足、修正行为
在捐赠人抱怨时,应认真坐下来倾听,扮好“听众”,让捐赠人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意见得到了重视。还应及时调查他们的反映是否属实,并迅速将解决方法及结果反馈给捐赠人,请其监督。公益组织只有在认真分析自身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步骤修正自己的行为,才能取得经济意义较高的服务水平。
3. 让员工尊重捐赠人的捐赠过程,建立捐赠人服务培训机制
捐赠人的捐赠过程是一个在付出爱心的同时寻求尊重的过程。捐赠人与员工对捐赠活动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益组织的服务水平。高素质的、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员工队伍,更能创造令捐赠人满意的业绩。
进一步加大捐赠人服务体系运营管理投入。可以派出专人,对其进行相关培训,建立一支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捐赠服务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及服务技能的培训。此外,还应建立监督机制,接受捐赠人监督,并对服务过程进行监控。
二、利用各种渠道搜集捐赠人信息,建立捐赠人数据库
捐赠人信息是捐赠人关系管理的基础。公益组织对捐赠人信息的搜集可以通过广泛的渠道得以实现,这些渠道虽然不同却相互关联,如广告、接待、网站、直邮、服务等。通过整合各种渠道,记录捐赠人接触点的信息,形成精确、广泛的捐赠人数据库,使得公益组织对每一名捐赠人的历史资料有一个详细了解和把握,能够根据捐赠人的不同情况选择参数量体裁衣,为捐赠人提供他们所喜好的渠道交互方式,以实现“以捐赠人为中心”的管理策略。
三、建立捐赠人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非常重要,我们面临的不是捐赠人的一次性捐款,而是长期性合作。反馈机制是建立在公益组织和捐赠人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双方能够更好地沟通感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朋友关系。这里的反馈还应包括对捐赠人满意度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会发现公益组织以前和现在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捐赠人的评价怎么样,怎样进行改进,并善于发现这些意见中有用的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转化为新机遇。倾听捐赠人的意见,并对他们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后,应当及时妥善处理,这是赢得捐赠人信任和忠诚的有效方法。
四、建设公益组织与捐赠人关系的长效机制
随着时间推移,建设公益组织与捐赠人的长效机制便成了重要任务。一旦发现公益组织的服务与捐赠人的需求匹配,要在合适的机会提醒捐赠人,吸引其关注。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运用最低的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尽可能多地保留捐赠人并提升其价值。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了解真实的捐赠人信息,通过对捐赠人信息的分析,确定其最满意、最有效的接触方式,制定接触计划,然后是募捐活动的执行,并进行实时监控及反馈。
提升捐方服务,对捐赠人关系实施有效管理,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忠诚度的捐赠客户群体,加强捐赠人对常态公益项目的捐款,是公益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确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