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陉县一对农民夫妇先后签订遗体捐献协议
发布时间:2011-11-10 16:07:54 来源: 发布者: 浏览7422 次
(记者 祁鹏娜)10月31日,在家人、井陉县红十字会、石家庄遗体捐献志愿者工作站的帮助下,井陉县微水镇石疙瘩村村民张密文捐献遗体的心愿终于完成了。就在张密文去世当天,她的老伴袁庆来也毅然签下遗体捐献协议,履行对妻子的承诺——夫妇俩一起捐献遗体。
10月27日,躺在病床上的张密文用颤抖的手,签下了遗体捐献协议书,看到手中已经签好的捐献协议,她长松了一口气,自己最后的心愿终于要完成了。就这样,64岁的食道癌患者张密文,成为了井陉县首个农民遗体捐献者。
10月31日,张密文的病情恶化,不幸离世。得知消息后,井陉县红十字会、石家庄遗体捐献志愿者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来到她的家中,陪同家人一起为张密文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送别仪式,并办理了相关手续。“老伴儿,你就放心先走吧,我一定会过去找你的!”看到妻子的遗体被送上车,袁庆来深情地趴在妻子身边说道。
当天,在石家庄遗体捐献志愿者工作站的纪念林内,袁庆来认领下一棵哀思树,来寄托对妻子的思念。随后,他也签下了遗体捐献协议,决定履行对妻子的承诺,离世后也要将遗体捐献。
说起遗体捐献的事,今年61岁的袁庆来说,他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了,早在三年前,他在电视上看到有人捐献眼角膜为病人解除痛苦的报道后,就产生了捐献眼角膜的想法。之后,又偶然看到医学研究需要人体器官的报道,便下定决心要捐献遗体。
“其实,我只是从电视上看到有人捐献遗体,对如何捐献一点也不了解。”袁庆来说,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后,他就找到县红十字会咨询,了解如何才能捐献遗体。起初,妻子和子女们对此还都不能接受,但经过多次交流后,他们也都接受了。最后,妻子不但同意了他捐献遗体的想法,甚至提出要与他一起捐献遗体。
“我和妻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也没有多少文化,捐献遗体就是想着自己无论是活着还是死了都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我并不想做什么报道,更不想因此出名,要报道你们就多说说遗体捐献的意义吧,让大家都了解了解。”采访时,袁庆来朴实地对记者说道。
井陉县红十字会秘书长仇珺介绍,据了解,张密文是在井陉县红十字会登记的首个农民遗体捐献者。近年来,很多人都对捐献遗体有了新的认识,签订遗体捐献协议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在农村,因受教育程度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像张密文和袁庆来这样的农民遗体捐献者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