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助老项目蹲点调研手记

发布时间:2014-04-10 16:18:09 来源: 发布者:办公室戎怡 浏览6635 次

博爱助老项目蹲点调研手记

石家庄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王鹏飞

2014年4月8日

此次在裕华区青园社区蹲点调研,通过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和社区工作人员座谈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同时采取在县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一步征求意见,分析问题,提出完善石家庄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改革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1、男1078人,女800人;

2、60—70岁908人,70—85岁1392人,85—100岁95人,百岁以上8人;

3、不识字368人,小学875人,初中417人,高中或中专178人,大专及以上25人;

4、党员307人;

5、无医保或新农合12人;

6、空巢老人606,失独老人106,孤寡老人265;

7、五保老人110,低保老人230,优抚老人43;

8、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三种老年疾病所占比例较大;

9、参与最多的娱乐项目是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

10、老人现阶段反映最多的是心里空虚、日常生活缺少照顾。

二、助老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老年群体面临问题突出。被调查中60-85岁的老人在此次调查中占到了总数的80%,失独、空巢、孤寡老人占到被调查总数的52%。而他们的日常生活料理及健康方面基本上由自己解决,他们的生活基本上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生活简单、单一,常年缺少融入心底的关爱,使老人们现阶段的最大感受是心灵孤独和日常生活无人照顾。因此关爱老人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且需要可持续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工作。

2、文化娱乐形式单一。被调查老人群体中参与最多的娱乐项目是看电视、报纸、听广播,占抽样调查结果总数的58%,参加体育锻炼的占15%,和邻居打扑克、搓麻将的占9%,参加文艺活动的仅占7%,外出观光旅游的占2%。经调查,大部分社区缺乏老年人娱乐设施、场地和很少举办老年人活动,同时也由于受到老人个人文化程度、性格个体差异、传统观念、习惯和费用等因素的影响,老年娱乐休闲生活形式单一,与现代娱乐休闲观念和方式脱节。

3、老龄化趋势使养老成本逐年增高。五保户、低保户占到了总数的20%,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政府和社会救济,一旦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常年患病、社会保障与就医费用无法平衡的问题客观存在,大部分老人被迫选择小病忍、大病拖、重病不治的境况。还有一些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从而使养老成本逐年增高。

4、社区老人服务现状。一是服务对象有限。市政府仅对个别城区70岁以上孤寡、贫困、空巢老人开展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试点工作,为个别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上门清扫卫生、洗衣物、理发、量血压等服务;二是服务偏向形式化、服务方式和内容与老年人日益提高的需求上存在差距。需要打扫洗衣和送医送药体检服务的愿望较强烈,分别占调查总数的18%和13%。需要医疗咨询、紧急情况救援的分别占调查总数的19%;大部分人也表现出对保健知识讲座(占调查总数的9.7%)、健康讲座与咨询(占调查总数的9%)、文化活动(占调查总数的8.2%)的期待,老人还提出了要加大社区医疗、老人娱乐场地修建,简化政府提供服务手续的建议。三是资金短缺、社区老年人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三思考与建议

“政府支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服务体系完善、服务统筹发展”的总思路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养老服务作为公益性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需要公共财政支撑,并体现公正公平原则。养老机构在任何国家都具有福利事业性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包括养老在内的各项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是政府的应尽职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应当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不断加大。进一步出台政策,完善机制。政府的引导与扶持是关键。建议以民政部门牵头协调卫生、教育、体育、共青团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以健康服务,人文关怀,困难救助为主要内容的项目服务,拟争取政府支持加强社区基础建设,如书画室、棋盘室等娱乐基础设施,各部门根据各自分管职责分解任务,建立会议制度,推动项目长效发展。
    2、加快建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覆盖全体老年人、适应多层次社会需求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增建养老机构节约养老机构成本,使养老资源应用最大化。由民政局负责,对于孤寡、五保、病残、无业、贫困、低保、空巢老人等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使所有的贫困老年人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发展社区康复医疗服务由市卫生局负责,着重解决老年人普遍反映的看小病问题,在城镇或者农村,建立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医院门诊和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可以用最少的资源,以最灵活的方式,向一定区域内的最大多数人群,提供最基本的卫生服务;完善老人活动设施,由市体育局负责,争取政府支持加强社区助老工作基础硬件建设,如书画室、棋盘室等娱乐基础设施。

3、加强老年工作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对现有社区和机构老年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社区和机构的老年照料服务人员应掌握基本的保健、护理、康复知识和技能,对考核合格者发给上岗证书。同时大力发展社区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努力造就一支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由共青团市委负责,市卫生局配合,通过政府财政购买的形式,结合当地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动员、招募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的社区医疗服务人 员成为专业志愿者,将社区医疗与入户服务相结合,建立高龄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志愿者为本地高龄老年人开展巡诊、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4、建立助老基金、开发助老项目。目前用于居家养老服务资金匮缺,政府购买助老服务的资金投入有限,爱老、助老服务没有发展和提升到项目化的程度,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组织应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助老基金,积极探索和开发一些操作性强、效果突出的项目,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由市卫生局负责,市民政局、市红十字会配合动员社会力量,加大救助帮扶力度医疗费用在农村老人的生活开支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提高农村高龄老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应成为解决农村医疗保障的重点。此外,还要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农村孤寡老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等“五保”供养制度,提高供养水平。建立特困医疗救济基金,建立社会互助制度,动用社会力量提高农村老人的供养水平,使农村老人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5、整合各类资源。将社区内的资源发动起来,例如社区内的志愿者、义工等,将这些资源集合起来做些互助性的活动可以降低社会服务的成本,而且可以起到更好的社会服务效果,如:社区内老年人的互助小组,可以将社区内部的老年人发动起来进行老年人互动帮助。在社区努力打造和建立关爱老人的平台,向社会广泛宣传关心和照顾老人为荣的社会风尚。